泰晤士河畔的微风
往年的圣诞假期,我们总是去法国,先在巴黎游转几天,再乘火车去西岸和路易的亲戚相聚。今年圣诞,我们决定换个地方来到伦敦度假。路易的妹妹住在这里,从事电影工作,而我也想感受一下圣诞节的伦敦。
伦敦依旧阴冷,薄雾像一层轻纱,笼罩着那些不多的高楼,但这丝毫不影响整个城市的节日氛围。Soho的大街小巷中,百货店和精品店装饰得如同一只只精美的礼盒,街道上弥漫着糖果和香水的甜腻。我们漫步于商店和餐厅之间,尝试各式美食,也看了几场精彩的艺术展,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笑个不停。几日下来,似乎完成了一份“假期清单”上的所有事项。悠闲,满足。
旅程的最后一晚,我们在泰晤士河边散步。夜晚的伦敦塔桥在灯光的装饰下显得格外耀眼。路易和他的妹妹驻足拍了很久的照片。而我靠在河边的护栏上,看着这座桥,思绪却飘回到去年的圣诞节。
去年圣诞,我和路易提前一周到巴黎,想两个人单独享受一个小假期。路易为此精心计划了几页行程,但我的创业公司当时面临困难,工作几乎压垮了我,让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几乎所有的安排。有一天,我忙到凌晨四点,蜷缩在酒店的浴室里里和洛杉矶打电话,生怕吵醒熟睡的路易。浴室里电脑无处安放,空气中满是沉甸甸的疲惫与自责,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。
此刻站在泰晤士河边,风轻轻地吹过,我不由得想起了这一幕,有些想笑,也有些释然。今年,我终于做出了积极的改变。虽然改变的过程是痛苦的,但我感谢足够勇敢去承担一切的自己。
◼︎
从伦敦返回芝加哥的飞机上,我破天荒地看了两部电影,美联航上仅有的两部国语片。第一部是《热辣滚烫》,这部电影让我从头笑到尾,又泪流满面。我感受到贾玲的用心和努力,她的坚持与蜕变深深打动了我,她塑造的每个角色也都生动饱满。虽然我没这样减肥过,但我也曾经反复历过类似的内心挣扎和蜕变。幕后花絮里,贾玲在第一次正式录制出场比赛那场戏时突然泪崩,我看着也跟着泪流满面,真为她骄傲!
昊坤喝多了的时候说了句人话:“生活不就是要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努力去奋斗那才叫生活吗?” 乐莹已经赢了。
会把两个苹果都给别人的人,希望我们以后都学会看自己的心情。
◼︎
去年圣诞我忙到凌晨四点的那天,其实是为一个英国明星厨师的真人秀节目试镜,我在几个压力爆表的工作会议之间慌忙地录了试镜视频,第二天,在酒店大堂,我跟导演临时试镜和面试。整个过程非常仓促,条件格外简陋。万万没想到的是,我被选上了。看到发给我的演员签证资料的那一刻,我也崩了,心跳加速,止不住的流眼泪,好像凌晨四点蜷缩在巴黎酒店浴室的我终于喘了一口气。虽然最终还是很无奈地错过了这个节目的录制,但我在崩的那一刻就知道我也赢了,我知道我能行。
◼︎
最后,我看到了豆瓣上一位豆友胡博乔的影评。他精准地总结了我对《热辣滚烫》的感受,以下分享:
乐莹应该是INFP人格,也就是典型的高敏感、高共情力、低能量的人格。
她的共情能力强,所以会为身边的人着想,经常以委屈自己的方式去满足别人的想法。同时她又是高敏感人格,每次受到的委屈,都积压在心里。再加上她本来就是个低能量的人,害怕受到伤害,无力承担伤害,久而久之,就变成了极度压抑、极度缺乏自信的性格。
这就是她之所以在家里躺平很多年,一直走不出去的原因。她缓解内心焦虑和压抑的方式,就是暴饮暴食和抽烟喝酒,这也造成了她身材的过度肥胖,性格上的消沉自卑。
贾玲看到了这样的人,这部《热辣滚烫》正是献给这群“被社会、被人际圈子、被世俗价值所看不起”的人们的一封最美的情书。
贾玲用了一个女性的温柔眼光,讲完了这个故事:
电影里有胖女生,但没有洋相百出的肥婆。
电影里有小三和婚内出轨的女性,但没有荡妇羞辱和过分的道德批判。
电影里有利用别人获得工作的年轻女生,但没有对绿茶婊的羞辱和唾弃。
电影里有一开始散发光芒的男主,但他不是女人的救世主。
电影里有纯纯的单向爱情,但没有女性对男性的崇拜和恋爱脑的所谓感人爱情。
就连同样的女性对手,也很闪亮,最后在拳击台上对手挨了贾玲一拳后,也马上站起来反击,她也像贾玲那样坚强、不服输。
电影的最后提醒了每个有讨好性格的人,“为了自己活一次”,这句话由像贾玲这样的、常年用肥胖的身材当做自嘲笑点的女喜剧明星说出来,显得特别有说服力。
电影里的女主没有报复所有伤害过她的人,而是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自己。因为不把伤害过自己的别人放在眼里,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强大。
豆友Tapir说,电影里的几个所谓的“恶人”,无论是妹妹,还是闺蜜、出轨的男朋友、电视台工作的远房亲戚,选择的演员都不是那种演惯了恶人角色的演员,反而是路人缘非常好的演员——张小斐、李雪琴、乔杉和杨紫,贾玲刻意让这些善良的面孔演这些恶人,想要侧面表现的,其实是乐莹的讨好型人格,讨好型人格看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,所有的人都有一幅善良的面孔。
还有一点就是,贾玲不想刻意塑造恶人来引起这个世界的仇恨,更不想加深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性别对立,这就是一个女性的善良本质。
在电影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导演的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,之前是对母亲的爱和遗憾,这次是对女性的自我人生的找寻。
好想告诉李焕英,你的女儿真的很棒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李焕英上映时,贾玲说票房过30亿就瘦成一道闪电。
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誓言,让这个flag立住了,还用它拍了一部电影。
电影中讨论了“man”这个话题,李雪琴给乔杉说“你好man”,健身房前台也望着昊坤的背影说“你好man”,
但是电影中做出了最“man”的事情的人,不是那些努力展现自己的雄性荷尔蒙的男人们,反而是拼尽全力想要“赢一次”、并且最后说到做到了的女主角杜乐莹。
忽然想到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,送给所有被这部电影感动和激励的人们:
“你不喜欢这个工作了想辞职,你觉得人心险恶不想恋爱,或者想出去玩也好,想放纵生活也好,这些都不等同于'做自己'。所谓做自己,是不再刻意的追求他人认同,并找到了自己认定可贵的、值得坚持的事,然后抛弃那些形式上和思想上的束缚,跟平庸的生活搏斗,跟无聊的时间对抗,不在乎输赢。”
想给所有高敏感、低能量的兄弟姐妹们说一句,努力走出来,我们的人生也能赢一次!!!